当前水产养殖特点,一是集约化、高密度;二是配养品种单一。集约化、高密度养殖的直接后果是产生密度应激、耗氧增加,养殖动物排泄物大量积聚,易超出水体自净能力,导致水体缺氧、有害微生物大量滋生、有毒物质不断增加、水质不断恶化。配养品种单一,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受阻,导致养殖水体生态失衡。
养鱼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养殖密度,因此,在放养鱼种前一定要计划好放养密度。一般来讲,放养密度的高低取决于水源、地理环境、池塘结构、鱼种的来源、机械设备、饲料的来源、地方消费习惯、自身的养殖水平、管理能力、自身的经济实力等。通过笔者二十多年的水产经历来看,实质上,放养密度主要取决于自身的经济实力。笔者仅从经济实力的角度来谈一下放养密度的问题。
为实现水产养殖由环境胁迫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,达到“以鱼治水和以鱼养水”的目的,一要将养殖密度控制在养殖容量许可的范围内,最大限度减少密度胁迫,降低水质管理压力;二要合理配养,遵循生态互补原则,既能充分利用水体生态位,又能促进水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畅通,达到调节水质的作用。如配养鲢鱼,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资源,控制水体肥度,提高透明度;配养鳙鱼,可控制水体中浮游动物数量,减少耗氧;配养生活在水体中下层的花䱻鱼,摄食水体中有机碎屑,与上层鲢鳙鱼共同作用,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;配养细鳞斜颔鲴,该鱼栖息于水体中下层,属刮食性鱼类,摄食固着藻类、腐殖质、有机碎屑并能清扫人工投喂的残饵,素有“清道夫”之称;配养鳜鱼、乌鳢等可控制水体中野杂鱼虾的生长繁殖,减少与主养动物争食、争氧、争空间的竞争压力。
虽然夏季温度较高,但鱼类摄食量下降不明显,仍维持较大的投饲量,导致污染池水的废物增多,再加上鱼类活动量大,代谢产物随之增多,轻则引起水质老化,鱼类易浮头,青草鳊鱼摄食量下降,重则诱发鱼类发病,甚至泛塘。
所以,水质管理尤为重要。一要定期注换新水,要及时清除残饵、池塘水面漂浮的污物、池底沉积的剩草,池周附生的杂草等也要及时清除干净;二要多开增氧机,特别是晴天中午要有一定的开机时间;三要使用优质饲料,优质饲料不仅使鱼生长迅速,减轻水质污染,也可以增强鱼体抵抗力;四要合理密度、及时分塘起捕,轮捕有利于保持鱼池适当载鱼量,减少池水有害物质;五要pH值是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,反映水体的酸碱度,鱼类生长适宜的pH值在6.5~8.5之间。pH值不仅影响鱼类的生理活动,还会改变水体环境,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,从而间接作用于鱼类,影响其生长。
随着气温的持续升高,水温也逐步上升,夏季是水生动物的生长旺季,同时也是病害高发时期。持续高温,对池塘养殖影响较大,稍有不慎将直接影响全年的产量和效益。为此,建议广大养殖户加强管理做好预防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