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气渐凉,在大疆渔业工厂化养殖基地有这么一些水槽。通过建立流水跑道养殖区、养殖排放分离区、污染物处理沉淀区、循环净化区四大功能区,让养殖水在鱼塘内循环利用,亩均收益是原来的3至4倍。而养水的外塘,则放入白鲢、花鲢等专吃浮游动植物的滤水性鱼类,既净化水体,又增加效益。
在传统的养鱼模式中,一般水塘或者小型水库中的水是相对静止,鱼在水中自由活动,而这种新型的养殖模式颠覆了传统,一字排开的养殖水槽两头装着拦鱼栅,前面的“推水增氧”装置使两边塘水24小时循环流动,后面的吸污装置则时刻收集鱼粪残饵。把鱼限制在相对狭小的空间里,而让流动的水不间断地在“跑道”内流过,带来氧气、食物,带走粪便、残渣。
新型的循环水养殖模式传承“桑基鱼塘”的生态循环农业基因,不仅使鱼塘自身水体高效净化,同时,鱼的品质也有效提高。
基地投放的加州鲈鱼,在优良水质的环境下,死亡率几乎为零,并因食用口感更好,受到许多渔商青睐。养殖人员介绍道,渔业养殖技术改革不仅减轻了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压力,全方位帮助养殖户降低风险、提高效益。
除了以“跑道养鱼”为代表的循环水养殖模式外,眼下,鱼菜共生、稻鱼共生等综合种养模式兴起。
“采用了‘跑道养鱼’技术后,鱼塘自身水质净化能力高,基本实现尾水‘零排放’。”养殖户说,“跑道”中养的鱼虽然密度高,但由于水在循环流动,让鱼也不停地做运动,可以有效提高鱼的品质。“拿鲈鱼来说,‘跑道’里养出来的要比传统养殖的每公斤贵12元到14元,亩均收益是原来传统养殖的3至4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