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水产科学技术的发展,配合饲料的营养成分全面而合理、适口性好、散失浪费少、投喂方便、饵料系数低等优点,已逐渐被广大养殖者所认识和接受。笔者在从事基层生产指导时发现,同样情况下使用不同质量的配合饲料养殖水产动物,其生产效益相差甚大。究其原因,是在选择和使用配合饲料过程中,忽视了一些重要的问题,在此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,供养殖者参考。
1、投饲要进行驯化
在开始投饲的最初几天应坚持音响投饲,使投饵与敲击食桶的声音建立联系。
经过反复训练,鱼类即习惯于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集中上浮抢食,以便于观察鱼类摄食状态,及时调整投饲量。
2、投饲要科学卫生
应根据池塘中主养鱼类(如鲤、草或罗非鱼等)及其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(鱼种或成鱼),分别投饲相应的专属配合饵料。
注意清塘消毒,保证鱼类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,如定期消毒、调节水等等。另外鱼类发病时要及时诊治,对症下药。
3、应保持饵料品质相对稳定
对饵料配方不宜随意频繁变动,防止营养成分时高时低,对发霉变质饵料应停止饲用,否则皆不利于鱼类生长。
4、投饲数量要适当
投饲数量应均匀适量,切忌忽多忽少,使饥饱失常,引起疾病发生。
由于鱼类摄食量受鱼的品种、规格大小、水质状况和饵料品质等诸多变化因子的影响,每次准确确定适宜授饲量是个困难问题。
主要的边投饲、边仔细观察鱼类的摄食状态,灵活掌握实际投饲量,一般是以80%的个体吃饱游离食场为度。
5、投饲方式及次数问题
科学的投喂数量确定之后,一天中分几次投喂,同样关系到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促进养殖鱼类的生长问题。投喂次数的确定也由水温、水质、天气、饲料质量及养殖鱼类品种、大小和其消化器官的特性及摄食特点决定。鲤鱼、鲫鱼、团头鲂、草鱼等都是无胃鱼,摄取饲料由食道直接进入肠内消化,一次容纳的食物量远不及肉食性的有胃鱼,是摄食缓慢的鱼类,一天内摄食的时间相对较长,采取多次投喂有助于提高消化和吸收率,提高饲料效率。用配合饲料饲养,要根据其摄食特点、季节及水温的变化确定科学的投喂次数,对于提高这些鱼对饲料的消化吸收,减少饲料成分在水中的流失是非常必要的。
6、投饲时间
配合饲料投喂时间与养殖方式有关。通常情况下网箱养鱼时,每天第一次投喂时间应在早上7时开始,而最后一次投喂时间应该在下午6时左右结束;池塘养鱼条件下,每天第一次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时左右,最后一次投喂的时间应该在下午5时结束。无论是网箱养鱼还是池塘养鱼,每次投喂时间一般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。7月底到8月中旬,投喂应选在天气晴好,温度在32 ℃左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