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季水温开始回升,各种能使鱼体致病的细菌、寄生虫开始大量繁衍,同时,鱼类经过越冬期,体质较弱,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,容易感染各种疾病,引起池鱼大量死亡,给养殖者造成的损失较大,并严重影响存活个体后期的生长。为此,切实做好春季鱼病防治工作,是全年养殖增产的关键。大疆渔业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,现将春季常见鱼病防治方法简述如下,供养殖者参考。
一、不同生产阶段采取针对性措施
1、做好苗种、鱼种培育
1.及时规划苗种生产计划:按照苗种需求订单制定生产计划,不要盲目扩大或缩减苗种生产数量,保障养殖生产苗种供给。
2.精心培育:苗种培育过程中,制定适宜的培育密度、精准的饵料投喂策略,同时加大换水量,同时可添加微生态制剂调控水环境,促进苗种健康生长,提高苗种成活率。
3.严格防控疫病发生:做好育苗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检测工作,进出车间需消毒,不将病原带入育苗系统。
2、养殖期间措施
一是增加溶氧。底层水体会产生氨氮、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,应增加增氧机开启频次,避免因水质恶化引起的缺氧问题。二是降低密度。通过分塘转移、轮捕销售等,减少存塘量,降低池塘养殖密度。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养殖品种受伤或引起应激反应。三是合理投喂。对于养殖密度较高的成鱼,适当减少饵料的投喂,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增加免疫增强剂。
二、科学合理用药
一是合理使用外用药物。注意药物适用对象、用量和配伍禁忌。例如:生石灰为碱性药物,不宜与含氯药物、含碘药物、硫酸铜和敌百虫同用,虾蟹、鳜鱼养殖塘禁用敌百虫,大口黑鲈、乌鳢和大口鲶养殖塘慎用敌百虫。二是严禁抗生素滥用。避免盲目增加药物使用量,不得以预防为目的全池泼洒抗生素。三是严禁使用禁药和三无产品。不使用洛美沙星、培氟沙星、氧氟沙星、诺氟沙星等药品。不盲目听信某种药物效果,不使用假、劣兽药、人用药品以及所谓“非药品”“动保产品”等国家未批准药品。
三、鱼塘病虫害及其防控方法:
春季气温低,春季时常持续阴雨天气,加上过冬后鱼类抵抗力较差,鱼儿最容易感染水霉病、竖鳞病、赤皮病等菌害病以及小瓜虫、车轮虫、锚头鳋、三代虫等寄生虫病。
春季气温仍然较低,当水温在5-12℃时大多数鱼体神经激素分泌少,消化酶活性也低,鱼类不喜欢活动与摄食,且水中天然饵料生物也相应缺乏,同时时冷时热,水温急剧升降波动,不仅会对鱼类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影响,更可能会导致鱼类病害的发生或者死亡。
因此:春季主要是预防和控制鱼病,并做好其他管理工作,才能促使鱼类健康成长,增产稳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