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水产养殖户的人们都知道,在养殖过程中,“泛塘很吓人,鱼能一下给你死光。那个臭啊,想都不敢想。”
静水养鱼,养殖大户有点苦恼
在传统养殖当中,一旦当你养殖密度过高时,苦恼也伴随而来。因此,传统的养殖模式是真的不适合现在的高密度养殖。
一个客户听他说,他现在回乡下开始搞养殖,租了将近500亩的鱼场,都是由近10个大小不等的鱼塘组成,它们首尾相连。由于是传统的静水鱼塘,为了改善鱼塘水质,每半个月左右要把鱼塘里的水放一部分到旁边的沟渠里,随后又从沟渠抽水上来,给鱼塘加水。他说,以前养殖密度不高的时候,水质优化还不是个难题,但是随着鱼塘养殖密度逐步增加,优化水质变得越来越不容易了。
“由于是静水鱼塘,我们最怕的就是夏季鱼泛塘现象发生了。”大疆渔业解释说,所谓的鱼泛塘现象,就是在静水鱼塘里,水不仅不流动,夏季,鱼塘水内部还分层,夏季太阳的强烈光照,可使上层水体的藻类摄取到大量阳光,产生溶氧,但是又因为太阳光让上层水体的温度增加,导致水体的密度降低,下层水体的密度增高,水体不能形成循环,导致上下水层会有一个温差,而这种分层就造成静水鱼塘下层溶氧更加紧缺,有机物的氧化也更加缓慢,水越来越脏,最终,这种膜一样的东西很快就会在水面蔓延,把整个鱼塘封得严严实实,一旦发生暴风雨等恶劣天气,空气温度急剧下降,上层池塘水也跟着变凉,密度加大,变重,沉到池塘底部导致缺氧,鱼泛塘也就不可避免了。
“泛塘很吓人,鱼能一下给你死光。那个臭啊,想都不敢想。”
“如果一号鱼塘得了病,势必影响下游所有塘的水质。”因为这500,亩鱼塘都是紧紧相连在一起的,鱼塘有病,就得清塘放水,放水的过程是从一号鱼塘到二号鱼塘,直到最后一个鱼塘,这样的结果就是带有病体的水将所有经过的鱼塘都给污染了。
“排水是个难题,水的回填更是一个难题,要么掘井引水,要么等天下雨。”说起鱼塘面临的难题,彭正中寝食难安。
一次“手术”,500亩“静水”变“活水”
每一次机缘巧合之下,他了解到大疆渔业的养殖模式,并且合作中的各种扶持,他经过3个多月的昼夜施工,一个投资的新型鱼塘水循环装置安装成功。
我们了解到,这个水循环装置包括水泵、分隔鱼塘水域的导流板、集污槽、排污管和栅网等。集污槽设置于鱼塘底部,集污槽上部开口的水平面低于鱼塘底部最低处,栅网封盖于集污槽的上部开口上,排污管的一端进水口设于集污槽的底部,另一端出水口设置于鱼塘外,导流板把鱼塘的水域分隔为一闭合循环的水渠,水泵置于水渠当中,从水渠的一侧吸水,向另一侧喷水,从而推动池水在水渠内循环流动,排污槽设置于水流的弯角处,食物残渣和鱼的排泄物随水流流到此处沉淀下来,在落差形成的压力差的作用下从排污管排出,达到清理鱼塘和保持水质的目的。
用循环水养殖的理念和技术改造传统养殖方式,淡水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形式,养殖产量占全国养殖产量的43%。但我国多数池塘养殖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、池塘淤积严重等问题,迫切需要利用循环水养殖中的一些实用成熟的技术和理念,全面提升池塘养殖基础设施,实现池塘养殖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。